安庆市201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立项编号:AJKT2010—29)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来我校指导工作。今年我们申报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教育局审查批准,确定为安庆市201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文号:安庆市教育局教科研[2010]314号。)下面我受课题组委托,向大家做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焕然一新,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算法多样化等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有不少地方、不少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弱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与以前的同年级学生相比计算能力不高,正确率低,速度慢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调查分析。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它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六大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对我们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每位教师要树立“双全”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确立“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又要树立“全人”的理念。同时需要教师具备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运用新的课程理念,结合传统的计算教学优势,寻求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力争在继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案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2.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1)口算、笔算教学有效策略
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②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③合作探究,算法多样 ④重视评价,关注发展
⑤科学训练,形成技能
(2)估算教学有效策略
①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估算意义
②重视学法指导,掌握估算技巧
③适时引导比较,精算估算结合
④加强实践运用,培养估算意识
(3)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有效策略
①指导审题,正确理解题意 ②合作探究,理解计算法则
③加强口算,提高计算速度 ④及时反馈,提高计算效率
⑤扎实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经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关注国内外计算教学的历史成果和最新动态。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当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3.案例分析法。收集计算教学中有关案例,集体研讨交流。
4. 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六、课题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10.5—2010.9)课题论证,搜集有关资料,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确定人员分工,准备开题报告。
(2)实验阶段。(2010.9—2012.9)
①课题实验,组织相关培训,学习,交流研讨活动。
②2011.7各小组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公开课为载体,以小组讨论、座谈等形式交流探讨各自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汇报小结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③2011.9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论文等形式分享学习成果,推进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④2011.10通过调查问卷、平行班计算教学效果对比分析等形式检验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进一步明确和调整后期课题研究方向。
(3)总结阶段。(2012.9—2012.10)汇总资料,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2.预期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研究报告。
(2)案例集,论文集。
(3)图片,音像资料等。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行政组
组长:刘厚元
成员:周华根 孟小晶 石春华、 杨世楷
2.专家指导组
李东宁 安徽省特级教师
余学明 安徽省特级教师
李皖林 中学高级教师
3.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江明 负责课题的组织、管理、实施。(制订实验方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等)
成员:
刘明霞、张新娇、汪群英、汪 华、周卫平、张跃根、胡建明等人侧重于估算教学有效教学策略及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与原因分析的研究。
孟晓晶、章爱群、汪金迪、郝云、卢罕、宋敏、徐勤彬、黄桂珍、张小慧、李成凤、郭玲玲、殷兰兰、李卫星、李祚明、吴玲玲、李岳中、潘开智、陈霞娟、张小卉等人侧重于口算、笔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韦文举、王肃、郑金枝、邱琪红、吴奇、周家仁、赵小琼、刘成凤、张淑云、宋绵久、汪凌云、辛亚丹、胡春芳、储栋华、张奇稳、李荣弟等人侧重于四则混合运算有效策略研究。
4.课题组的管理和要求
(1)课题组的活动形式: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以研讨课为平台,以评课、交流为基本形式,辅以外出学习、观摩名师教学资料等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2)活动时间安排:各小组间周活动一次,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交流总结。每次活动均应有书面记录。
(3)对课题组成员的几点要求
①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校及课题组组织的各项活动。
②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每人每学年至少上一节计算教学公开课。
④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完整的计算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意图、反思)或案例分析,一篇计算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各位老师,课题的立项、启动,意味着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将要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劳动。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表示深深地感谢。这种付出和劳动,换来的必将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是我们教师本人的成长和进步。这一点也正是我们教师从事教育这种职业的幸福之所在。我相信,在各级领导,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 太湖县新城小学 江 明 )
分享到: